当前位置:追梦魂>历史军事>穿越之我在香港> 第三七二章 麦卡锡完了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七二章 麦卡锡完了(1 / 5)

“麦卡锡先生和他所主持的非美法动调查小组经常私自传讯某些人,这里面有很多都是知名人士,但绝大部分人都是普通政府工作人员、公司职员或军人。DM他们被传讯的理由千奇百怪,我们这儿有一份诉状:纽约一家小报纸的一名女秘书,她曾经接连五天被传讯,而这五天每一天的理由都不一样,第一天是说她的老板曾经是GD人,第二天的理由是她本人曾经听过黑人历史讲座,第三天更可笑,她和自己老公在床上办事的时候嘴里说了一句麦卡锡是个混蛋,第四天,第五天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的;还有,曾经在国wu院工作的一名女职员连马克思是谁都不知道,却被当做GD嫌疑人而被传讯,理由是她曾经在公开场合向众人询问,马克思是哪个国家的人;还有……虽然这些人相对于那些因为一句证词而被判入狱的人要幸运的多,但是他们却因为麦卡锡先生的无端指控失去了本来很好的工作或者名声受损,甚至有人在巨大的压力下只能自杀以求解脱。这叫什么?先生们,世界上有一种罪名叫做教唆他人犯罪,这样的会以教唆犯的名义被审判,那么不知道这种迫使他人自杀又是什么罪名?有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审判呢?”

“这里还有一份是关于军队方面的,在本年度2月份的一次例行听证会上,陆军中校布朗曾经以‘总统严令禁止泄露军事人员和安全档案’为由拒绝回答麦卡锡参议员有关一个军医的提问,麦卡锡先生因此而勃然大怒,当场威胁说:‘我不会听任任何陆军军官保护一个GD人,你必须回答这些问题,否则参议院将以蔑视罪审理你的案子。’于是从此开始,任何拒绝向参议院委员会提供情况的军人都将被解职。我看到这份诉状的时候想到,什么时候麦卡锡的权利比总统的权利还大,就算他有参议院的授权,也不能致国家的法律不顾吧!我手上现在有很多报纸,上面都在宣称一件事:美国军队正在向麦卡锡个人投降!麦卡锡的意志正在凌驾于美国法律之上。我们为此感到非常奇怪,麦卡锡参议员刚才也认为总统的法令是应当遵守的,是合法的,又凭借总统的行政法令强迫无数的政府职员辞职,那么他为什么又强迫这位布朗中校违犯总统法令?他的这种行为又是什么行为?”

“在麦卡锡先生手里,弄虚作假,不择手段是司空见惯的事。美国的一家工会报纸曾写道:‘麦卡锡主义是那些原始社会最野蛮的部落才具有的肆无忌惮的疯狂行为,它决心要扑灭所有一切的抗议和批评,镇压异端思想,清除各种议论。’我们这儿有马里兰州民主党参议员米勒德。泰丁斯的一份记录,1950年春泰丁斯主持过一个调查拉铁摩尔案件的小组委员会,泰丁斯认为,麦卡锡对拉铁摩尔的指控是不能成立的,并为此向调查委员会申诉。可是以麦卡锡先生为意志的调查委员会并没有受理这个申诉,反而在认为他在包庇拉铁摩尔。从此对于这个违背自己意志的人,麦卡锡就记恨在心,伺机报复。1950年4月底,在国会议员中期选举竞选时,麦卡锡用偷梁换柱的办法,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幅伪造的照片:泰丁斯同美国GD领导人白劳德握手。这样泰丁斯在竞选中落选了,我们这儿有一份证据,证据证明是麦卡锡先生指使人制造了这副假照片!”

“政府最近有—位公职人员突然被解雇了,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开过小差,可让人感到哭笑不得是,那时这位先生才刚刚九岁。试问一个九岁的孩童他怎么能够上战场,难道当时的美国已经穷败到只能用孩子上战场的地步了吗?”

“我这里还有一家杂志发表的一篇恐吓Xing的文章,含沙射影地诬蔑我们的那些科学家说他们都有可能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嫌疑分子。结果这篇文章一出,最近联邦政府几乎很难招聘到年轻的核物理学家,而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麦卡锡先生的一名手下。总之,如果麦卡锡先生蓄谋想要对付一个人,即使这个人同美国GD或其他进步团体没有丝毫的关系,麦卡锡也会鸡蛋里面挑出骨头来。而且给出的理由是那么的可笑和无耻。”

“另外,在麦卡锡先生手上,一人遭难,亲友株连的事也是屡见不鲜的。有一位青年,他的名字我们暂时不会公开,不过他在一般人心目中既不zuo倾也不捣乱,只是因为他在要求释放科学家罗森堡夫妇委员会里积极活动过,这位青年终于被解雇了。他的这种行为和那种封建社会的暴君有什么区别,一人有罪,全家株连,这只有在封建社会才见到的事情,居然会出现在我们自由民主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上。”

“一位密执安大学的四年级学生米洛拉。杜罗维奇,曾在空军后备役部队服役了八年,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人。结果在今年的某一天,他突然被国防部以及国会列为危害国家安全的可疑人物,并取消了他所得所有荣誉和他的中尉军衔,理由是有人指控他和GD人或GD同情者有密切来往,后来查明,所谓‘密切来往者’就是他的父亲和姐姐,但他的父亲和姐姐也不是GD,他们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而已,他们之所以被列入危害国家安全的名单是因为他们曾经过一份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文的报纸。对于这位学生的发生的不幸遭遇,在今年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一次电视节目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