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追梦魂>历史军事>穿越之我在香港> 第三五二章 中东有石油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五二章 中东有石油(1 / 5)

现在的杨zhen宁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年轻人,只是一个很平常的留美学者。但是,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林子轩,谁也不会想到,现在这个才三十岁出头的年青学者会在几年以后成为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成为华人中第一个获得这个称号的人,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被当成是华人在科学界的骄傲,也是所有华人的梦想所在。

虽然林子轩一直很反感国内那些报纸这样那样的宣传,认为华人获奖就是彰显了华人的智慧和才能,他们有这个时间为什么不好好宣传一下国内的教育环境呢?他们怎么不看看杨zhen宁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获得的诺贝尔奖。国内的教育是什么样的,他们这些无冕之王会不知道吗?这几十年来,除了一个杨zhen宁之外,还有什么人获得过这样的奖项,没有,当然,在2013年的时候莫言获得过诺贝尔奖,虽然说是文学奖。看着国外那些个专家学者像喝白开水一样那么容易就能拿到诺贝尔奖,国人难道就不知道好好地反思一下自己吗?政府、报纸难道就没有反省过国家的教育体制问题吗?国外实行的不仅是学分教育,素质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是我们国内的,和人家比差的不是太远了。不是有句话叫做分、分,学生的命根吗?有这句就能看出来咱们国内的教育体制来。在后世国内很多人都在呼吁改革教育制度,可是为什么只听见打雷而不见下雨呢?说到底还是利益使然。一旦改革教育,那么他所触动的利益将是一大片,这一大片不仅包括官员,还有那些个老师们?当然了咱们国家还不富裕,教育设施很是缺乏,甚至有的地方还没有学校、老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改革,谈何容易呀!

好了,不说了,说的再多,咱们都没有变法来改变这个现状。但是不管怎么说,林子轩对杨zhen宁却是打心眼儿里佩服和敬仰的。要知道当时可是各种条件正处于百废待兴的50年代初,虽然因为朝鲜战争的原因,华人已经可以稍稍挺胸抬头,可是在世界两大阵营依旧尖锐对立的情况下,一名华人却能够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代表世界科学成就的最高奖项,这有多么的不容易?又证明杨zhen宁到底取得了多么了不起的成绩。

不过,杨zhen宁最让林子轩佩服的除了他的科学成就之外,就是跟妻子杜致礼的感情!林子轩第一次听说过杨zhen宁这个名字的时候,还是在报纸上看到的,而且是被炒得热火朝天的,而引起这么大关注度原因则是82岁的他跟28岁的女研究生翁帆结婚了。可是,当所有人都瞩目于这个年纪相差了五十多岁的老夫少妻的时候。又有谁注意过杨zhen宁跟杜致礼一起渡过了长达五十三年的岁月,直到杜致礼在2003年去世?

当然,也多亏了媒体的火辣热炒,林子轩为了弄清楚这个杨zhen宁是什么人的时候,不得不去翻越大量的资料,最终才搞清楚这个杨zhen宁居然还是民国虎将杜yu明的大女婿,也了解了杨zhen宁的以往事迹。据说,杨zhen宁和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之后,老蒋为了让这两个人回tai湾为自己效力,还专门找到了生活困苦的杜夫人曹秀清,让曹秀清以丈母娘的身份去美国劝说杨zhen宁回来为国家效力。可老蒋没有想到,曹秀清这个女人很不简单,她早就从各种渠道得知老公杜yu明并没有像GMD宣传的那样被GD杀害,早就想着如何离开tai湾去找自己的老公,只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现在老蒋亲自将这个机会送到他的手里了,她又怎么会不把握住呢?所以一听老蒋的劝说,曹秀清立即就将计就计,说是去美国看女儿女婿,顺道劝说杨zhen宁回tai湾工作,把老蒋给蒙了过去,然后去了美国,见到了杨zhen宁夫妇之后不但没有劝说他们,反而常住了下来,并且还借着杨zhen宁的渠道跟在大陆的杜yu明取得了联系。并在几年后辗转回到了大陆,跟杜yu明重新生活在了一起。

可以说,老蒋手下的那帮将领中杜yu明一家是活得最不容易的一家。不过他再不容易也不管自己的事,自己又没有生在他们那个年代,又不是老蒋和老毛那样的大人物,自己就算再怎么操心,也改变不了大势的。所以他现在最想做的,就是趁着杨zhen宁和李zheng道两人尚未取得诺贝尔奖的时候把两人拉到自己正在组建的香港中文大学里面!

这可是未来两个赫赫有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虽然林子轩一直都跟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对瑞典人不愿意把这个奖颁给中国人而耿耿于怀,也对国内的那些科学工作者只注重钱途而不注重研究,总是无法取得高人一等的成就而愤愤不已,但是那再怎么说也是这个世界上公认的最高奖项。如果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能有两个获得了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来到了自己的大学,那么日后,这所大学必然会成为世界最顶尖的学府之一。说不定还会在之后直接压得国内的那两所大学喘不过气来。说真的,只要是大陆内的华人没有一个人不对这两所大学咬牙切齿的,明明是享用着国家提供的最高资源,却偏偏把招生范围集中在几个国内大城市。居然还对宣称什么“这些城市的学生水平较高”,既然如此,那你们培养出了几个真正的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